文/王淼
他是新中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留校任教之后赴日深造;18 年日企高管生涯,带领团队创造了亚太地区市场份额占总公司份额一半以上的骄人业绩;
2011 年他开始创办公司,注册日 9.18,秉持初心,振兴民族锻压业。5 年多时间,以匠人心态恪尽职守,带领团队取得近 20 项研究成果,在伺服压力机、冷温精锻压力机、多工位压力机、周边自动化装备等领域填补国内多项空白。
他是江苏中兴西田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清林。 2017 年 2 月乍暖微寒的江苏溧阳。干净整洁的厂区,孔
圣人雕像,雅致的白色办公楼,MFC 专访就从这里开始……
那时,与锻压行业结缘
来之不易的求学路
当过知青的张清林,上过山,下过乡,插过队,在农村磨砺出不怕任何困难的坚韧性格。1974 年,他在插队的地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四人帮粉碎后,传来恢复高考大好消息,在农村插队锻炼了四年的张清林,对知识渴求的热情被强烈激发出来,积极复习参加高考,并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专攻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插队锻炼的几年,更坚定和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望,所以有幸到北京上大学后,我特别珍惜这次机会,真是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回忆这段经历时,张清林感慨道。
再见,18 年奉献的地方
大学毕业后张清林被留校任教,后又去日本继续学习深造。研究生毕业后因为当时国内一些政治因素,那一批留学生都被留在了日本。张清林进入在全球锻压设备行业居于领 先位置的日本某知名压力机公司工作,一干就是 18 年。在该公司,张清林开始是做技术工作,后来负责海外市场。15 年的亚太地区董事总经理工作,张清林带领他的团队将亚太地区的销售额从几亿日元做到 100 多亿日元,占总公司市场销售额的一半以上,也因此他很快就被破格提升为日本总部的执行理事。
2007 年,中国经济和制造业迅速发展,尤其汽车、家电、电子等行业的急速扩张使得国内企业对锻压设备的需求大幅提升。张清林捕捉到这正是公司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的好时机,便提出在中国开设第二家工厂的建议。
“当时公司的社长,专务,常务都来了,开始说可以进一步投资,但是后来却用‘中国人太聪明不好管理、担心技术泄密、中国局面不稳定’等理由否定了投资的决定,却最终在马来西亚扩大了产能来供应中国市场。志不同道不合。”就这样,张清林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该公司 。
初心起,振兴民族锻压业
十多年的行业打拼和专业积累,加上一直以来有意识的对中国锻压行业发展趋势的调研和了解,张清林清楚认识到国内钣金冲压、锻造等设备与国际高端水平的差距。离开日资企业的第四年,一些以前的部下,也因为各种原因相继离开公司,他们找到张清林,表达了想要和他一起闯,打造一个自己品牌的美好愿望。
做不做,做什么?
“这个简单的愿望也成了我们的梦想,要不要做?做什么?我反复思索了很多,当时也去和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领导进行探讨。”不断地深思熟虑中,有三点最终驱动了张清林做出最后决定:(1) 国内钣金冲压、锻造等设备与国际高端水平的差距,以及国外设备的价格不菲,让很多有需求的国内企业既渴求又被高昂的价格所阻挡。(2) 很多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买一台或几台设备,他们更需要的是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比如模具以及工艺的设计、产品生产线的自动化提升等。(3)2011 年张清林专门到德国去考察,开始逐步意识到信息化、智能化将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而这方面中国还很落后。
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加上这三点认识,张清林内心明确了接下来要做什么:振兴中国锻压事业,创新智能制
造装备!
2011 年,星期天的“9.18”
80 年前的 9.18,带给中国黑暗与苦难。
80 年后的 9.18,张清林执着的要把这一天定为公司的注册日。
“之所以在这一天注册,我认为不仅仅是民族之间的问题,更是想给自己的一个无形的动力,尽管在我们这个公司,有日本的背景,日本的文化,日本的技术,但我们更要知道我们做出来的产品要和日本的标杆企业去做对比。”
然而,2011 年的 9 月 18 号恰逢星期天, 张清林想尽一切办法,甚至通过北京商务部,请求能够协调解决。精诚所至,结果工商局破例在星期天办公办理注册手续,最终实现了张清林的心愿。
在采访说到这一段往事时,张清林说:“这段经历很难忘,也一直激励着我们整个团队,要更加努力,做产品也要做出和日本一样的品质来,这样才行。”
振兴中国锻压业不能喊在口头上
在公司组建前的第一个筹备会上,张清林就明确了三点:第一,振兴中国的锻压事业不是喊在口头上的,是一定要为客户量身定制,替代进口,给客户提供价值。第二,不跟风,不随波逐流,不做大路货。第三,做高品质的伺服压力机,给客户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将日本的技术,日本的品质拿到国内来,给客户打造交钥匙工程。
在张清林原来的客户中兴精密集团张忠良董事长的大力支持下,张清林觉得一定要利用好日本的技术,所以决定和日本的西田公司合作,成立了江苏中兴西田这个合资公司。日本同行业的六位资深专家和国内行业的十数名专业技术人
员也都加盟了进来,形成了一个拥有 35 名国内外一流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
修匠心,打造百年企业
张清林带领团队,首先明确了公司的发展方向:打基础,练内功,铸品牌。通过一步步的努力,为中国锻压业实现质的飞跃做贡献,可以和国外的设备并驾齐驱的占领市场。鉴于要把产品做差异化,要打造百年企业,所以公司买了土地,自己建设厂房,先后投入 2 亿元人民币。接下来为了打好基础,从国外购买先进的设备,同时董事会也达成共识,采取重资产经营的方式,五年内不考虑利润和分红。
创新是发展的关键
在公司发展的五年多,不断创新,开发出新产品,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张清林作为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第一任技术部长和开发部长。在他的带领下,整个研发团队不畏辛苦,收获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开发出了五、六十种产品,已经形成系列化,并且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这些都受到了国内外众多高端客户的青睐和好评,纷纷购买 CPTEK- 兴锻品牌的设备,并有许多回头客几次和大量的购买,其中著名的方太公司已经前后几批累计购置了一百多台兴锻的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而且兴锻的几条自动化线也相继出口到了韩国、泰国以及日本等地。
在核心技术方面,攻克了伺服电机直驱、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集成控制、远程诊断与维护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和战略合作伙伴一起攻克了低转速大扭矩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和控制等核心技术,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而且这几年里,张清林除了抓好公司经营和开拓业务之外,总会不知疲倦地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大量的技术专题讲座,热心交流和普及国际上的新冲压技术和冷温精锻知识,并毫无保留的展现兴锻的创新技术。
2015 年,张清林的专著《金属冲压工艺及装备实用案例宝典》正式出版,被称赞为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冲压专业工具书和教材,在机械行业内成为一本机械类的年度 TOP 畅销书。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张清林正在利用业余时间夜以继日的 编写着此书的姊妹篇《金属冷温锻造工艺及装备实用案例宝
典》,预计 2017 年年底就会顺利出版问世。
积淀科研实力
在科研方面,公司先后取得 8 项发明专利、数十项实用新型专利及近 50 项软件著作权。为保证品质,公司斥巨资引进了三菱卧式镗铣床、三菱龙门五面加工中心、激光跟踪仪等关键加工及检测设备。公司建成伺服冲压、自动化锻压生产线、金属塑性成型工艺三个研究所,还设立了江苏省智能伺服锻压工程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和江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产学基地,设立了研究生和博士后工作站。
如 今, 公 司 已 经 开 展 了 为 客 户 提 供 冲 压 信 息(CPTEK-IMS)系统,从专业角度对客户的冲压设备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可通过“车间现场生产过程透明化掌控、问题追溯分析、客户订单跟踪管理、员工生产跟踪、细化成本管理…”等手段帮助客户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
用心暖心 员工培养
公司要打基础练内功铸品牌,首先就是人。在用人方面,张清林有自己的原则:公司自己培养人才,从不主动去“挖
人”。在他看来,做好产品,第一关是先做好人品,所以在员工教育方面,公司尤为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公司多次组织员工分批到山东威海专门的培训基地和集团公司的教育学院进行专门的圣贤文化的培训教育,新员工入职,无论哪种岗位,都要去那里进行分批集中式封闭培训,为期 5 天。
这 5 天,军事化作息,从早上 6 点到晚上 9 点,手机全关闭,一起学习圣贤文化,学习弟子规,学习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在一些大的传统节日中,张清林会带领全体员工对孔老夫子的尊像进行祭拜。
在公司还有一种文化,叫“家文化”。公司所有员工,无论何种岗位,何种职位,大家都是一家人,把企业的价值同时体现在员工的幸福感中。从一日三餐,到各种文化活动,让员工时刻感受到“暖心”。
“在我看来,公司就是家,需要家人一起去维护,把家的名声维护好了,产品自然而然的质量也就上去了。”这是张清林对“家文化”的阐述,很简单,也不简单。
编后语
张清林的每日行程单很满,从公司发展规划,到生产及员工管理,从客户合作交流,到专业书籍
编写…他用行动践行着匠人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带领着 CPTEK 一群人,一辈子,为打造民族品牌而全力以赴。2016 年底,张清林正式入选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成为溧阳市首位高层次海外引进人才和国内锻压行业第一位“千人”; 公司智能精密伺服项目也随“千人计划”跻身国家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