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汽车产业开启新纪元、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五年,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外部环境方面,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汽车研发、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在经受冲击。
从内部环境看,汽车产业正在进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从追求产销量和市场规模扩张,转向注重技术、创新、品质和品牌的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汽车自身的新发展浪潮也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重构正在驱动汽车“新四化”,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不断深化发展,在新赛道上,中国汽车产业起点相对接近,起跑近乎同步,获得后发、换道、赶超的绝佳战略契机。
在全新的内外形势和大变局之下,中国汽车产业如何思考并做好发展战略的布局规划,如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技术自强自立,如何突破品牌高端化瓶颈,做大做强民族高端品牌,如何抓住智能化新赛道战略契机,实现换道超车、成功崛起等诸多问题,都还有赖于汽车产业界的探索和解答,也考验着产业决策者和从业者的智慧、魄力和行动力。
12月26日,瞭望智库战略圆桌——“新形势下的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顺利举办,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处长吴卫等行业专家以及广汽埃安、小鹏汽车、极狐汽车、岚图汽车、科大讯飞等企业代表与瞭望智库执行总裁汤耀国、《财经国家周刊》主编陈荣、瞭望智库汽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慧共同对话,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研讨会上,瞭望智库还发布了《中国智能汽车发展报告2021》(下称报告)。
抢占智能网联战略高地
“智能化、数字化将是汽车业未来竞争的焦点。”陈清泰表示。在他看来,智能网联化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必须抢占的又一风口。
报告提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汽车产业开始发生深刻变革,近几年行业内出现了颇多智能汽车品牌,但因为新事物总是存在泡沫和不确定性,很多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不过,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也已步入加速发展阶段。报告认为,今年下半年以来,几家主流智能汽车新势力品牌,无论是在产业市场,还是在资本市场,均有较为不错的表现。
对于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业智能网联化的发展进程,报告进行了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现L3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以及部分场景L4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在“十四五”期末,部分企业或将开始初步尝试L5级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商用化。
“作为深度自研的整车厂,小鹏汽车今后两年推出的产品,在智能网联方面将更有竞争力。”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表示,智能科技尤其自动驾驶、智能语音是小鹏汽车技术研发的重中之重,未来小鹏汽车还将不断夯实智能体验的基础。
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表示,2021年ARCFOX极狐汽车将下线搭载三颗96线激光雷达和352tops算力芯片的高等级自动驾驶车型,到2023年还将推出采用环网架构,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定义汽车。
虽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驶入快车道,但在关键技术与零部件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依旧不能忽视。
对此,董扬认为:“要补齐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短板,应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础能力与产业链水平。”
在他看来,一是要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突破,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二是要面向智能网联关键零部件短板领域开展专项攻关;三是要从资源环境驱动、政策体系引导、用户需求等多方面入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发展;四是要建立稳定、公平、开放的产业发展环境及应用鼓励环境。
就如何引导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占领制高点,报告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着力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产业链逐步成型;二是推动有条件的自动驾驶产品在局部区域实现商业化应用;三是引导建立适应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新兴商业模式;四是通过“新基建”提升产业配套环境;五是逐步形成利于创新发展和商业化推进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峰表示:“谈智能汽车不仅是谈自动驾驶,我们要看交互、服务以及更多其他的一些领域,我们现在关注的新的一点就是智能的声音链,包括内部、外部跟车相关的应用场景,势必会成为智能车在AI基座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公路协会自动驾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毅补充道,探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跳出智能汽车本身。他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还要与交通和文化相结合。
多角度谋划高质量发展
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机遇,归根结底还是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汽车产业的下一个五年,吴卫表示:“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国内车市或许很难恢复到2018年以前的高速增长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数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利润却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因此,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将步入“低速高质量”发展阶段。
事实上,高质量发展也是“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构建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随着市场持续调整,竞争进一步加剧,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有分析认为,我国汽车行业如何定义“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李万里看来,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加强自主创新,补足产业短板,还要紧贴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做好新能源领域前瞻性核心技术的布局与储备,同时还要形成自主可控的、完整的产业链。“改变能源结构、促进社会智能化转型是整个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明确方向。”
在夏珩看来,无论是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还是数字化引领的产业转型,都为“十四五”时期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他坦言,“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汽车企业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思路,运用新方法,以新时代战略理念和商业模式,拥抱全新的商业机遇。
“作为耐用消费品,汽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是汽车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吴卫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市场将是全球竞争最激烈、最残酷的市场,优胜劣汰将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些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进入汽车市场竞争的企业,已经或正在被淘汰。
他认为,国家应该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高汽车企业的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
当然,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并不意味着就只能发展高端车。“既需要高端车,也需要普通车,但归根到底需要的是高质量的车。”李万里表示,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质量提升”并不是豪华车的专属,普通车做得好依然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岚图汽车CEO卢放也认为,“中国老百姓对于汽车品牌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做调研发现现在老百姓买车尤其广州那一带,可能对品牌要求不是特别高,而对品质要求反而很高。”
“‘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都将发生微妙变化,这些变化很可能由量变到质变,并对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董扬看来,“十四五”将是我国汽车政策深度的变革与调整期,汽车产业链与价值链都将面临重构,而这又或将奠定全国乃至全球的汽车产业格局。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近期,我国已向世界明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陈清泰认为,我国汽车电动化进程不应依据汽车产业发展状况设定目标,应当转向按实现“达峰”和“中和”目标,倒推各个时间节点道路交通碳排放限值,再折算出汽车电动化最少比例。相应地规划、推进清洁能源、智能电网、充电桩、加气站等新基建。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时间是很紧迫的。
2020年,国家发布利好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如11月国务院批准工信部拟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清晰聚焦了车企向电动化转型的技术路线。
按照规定,新能源汽车的国家补贴政策至2022年结束,稳定了向新四化迸发的竞争机制。其中,“双积分”的落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李万里看来,政策环境的转变。过去汽车吃“偏饭”,专门出台政策关照汽车产业。现在要改变了,政策环境要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就是要用普惠化、功能性的政策指导我们产业的发展。
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均超过了2200万辆。随着扩大内需战略以及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持续发力,行业生产稳中有升,需求企稳回暖,市场需求逐渐向好。
陈清泰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正由初级阶段迈向中高级发展阶段。电动化、良好的行走性能仍是未来汽车基础,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这只序幕。目前人们所担忧的充电难、续航里程短、不安全等问题,再过5年或者8年就会成为过去。
以创新驱动核心技术突破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以及引领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的一个核心舞台。
“‘十三五’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中国品牌汽车产品的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在董扬看来,创新是中国汽车业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的核心所在。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对于汽车产业来说,这也是进一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根本遵循”。
近年来,国内汽车产业链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整体来看系统供应商仍然较为薄弱,例如芯片、关键电子元器件等都是薄弱环节。吴卫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不仅要抓住机遇,把创新能力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也要把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梳理涉及国内车企有关“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信息不难发现,科技创新已被提至重要位置。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技术突破,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也已成为行业共识。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表示,不管是在高质量发展,还是智能网联领域,广汽埃安等自主品牌一直都在努力,但在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方面,中国汽车产业却仍然受制于人。
“例如做高精尖的发动机,很多东西依赖进口。”古惠南谈到,相比软件技术,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缺乏的是硬件领域的核心技术,
他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想要取得更多成绩,如何激发行业的创新能力,并在核心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是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夏珩也谈到,只有以探索为驱动力,对未来出行不断创新,才能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品牌形象的不断提升。
报告认为,“十四五”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窗口期,但这也要求中国汽车企业在前沿、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必须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令人振奋的是,以创新带动核心技术突破,已经成为多数车企的共识。有理由相信,随着汽车产业“十四五”规划的逐步落地,中国将在汹涌澎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成为“弄潮儿”。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